從懵懂無知的黃口小兒到如今胸前飄揚紅領巾的翩翩少年,我的孩子暖昕已經走過培文的三個盛夏了。從一踏入校園就漫步在一大片春草碧色里,到現在一伸手就碰到培文圖書館的墨香;從創校開學典禮上校長致詞“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他日,你還我一個怎樣的少年”的初心,到如今校門口一張張代表家長對北大培文信任的合影組成的歡迎墻里。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education!這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句話,而培文對孩子的教育,就藏在校園這些細枝末節的愛意里。
遇見好學校,從遇上一位好老師開始。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觀雯老師完美地詮釋了這個角色。鮮衣怒馬的年紀扛下了班主任這個頭銜,她奉獻出了全部的時間:早上陪餐,中午陪睡,平常課間抓孩子們日清,晚修看班。待華燈初上,孩子們睡去,又開始抓緊改作業,備課,幾乎每天帶著晨露到校,夜晚披著星光回家。正因為如此全身心投入的她,短短數周,儼然已十分了解菁苗班每個孩子的學習、行為和心理。
在學習上,她更是堅持正面管教。她反復強調孩子的天性,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她告訴孩子們,分數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收獲都是自己辛苦付出得到的,上天不會眷顧上課不認真,不讀書的孩子。我的孩子考差了,紅了眼眶,她更是積極引導:考100分和80分,老師不會區別對待,不會更喜歡哪個孩子,看到你難過了,反而老師覺得欣慰,因為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相信你下次認真付出了也會收獲自己滿意的結果。然后帶領全班同學為沒考好的孩子們鼓掌,鼓勵他們,讓他們有前進的動力。
教育更應該是溫柔而堅定。劉老師還制定了一條班規——每個人匯報同學不好之前,要先說出他的一個優點,如果發現不了優點,就不要說別人的缺點,做好自己;一定要先說別人的優點,再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此班規嚴格遵守。劉老師告訴家長:“嚴師出高徒,這種嚴不是體罰,不是傷害孩子,是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從而教導孩子如何做人、與人相處。”所以孩子周末會告訴家長,雖然有時候劉老師很兇,但是仍然很喜歡她。作為家委,每一次將從家長中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反饋給劉老師,我都感受到她積極、耐心的回應。每一次,她首先一定是立足孩子的角度,哪怕真的犯錯有問題,也一定會包容并給予改正的機會。在劉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培文一直堅持的“愛心育人”的理念。
沒有愛,可以進行知識的灌輸,可以裹挾孩子的意識,卻啟發和喚醒不了他的心靈。育人,是在愛的前提下進行的,孩子們是開心的、愉悅的。人世間美好的東西不多,比如冬日暖陽下孩子們整齊跑操的身影,以及笑起來可以照亮孩子世界的觀雯老師。我愿我的孩子和她的老師分享人類最美好的東西,不僅是知識和智慧,更重要的是美好的人性和情感。來日方長,愿觀雯老師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