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成都大學師范學院陳大偉教授蒞臨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在燕園劇場開展了《理想課堂與觀課議課》專題講座。
高明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助理鐘明、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部副主任董祖軍、教研員邱志言、唐世勇、鐘永宏、袁潔等人出席了講座,高明區各中小學教師、我校部分干部、教師和家長代表聆聽了講座。
講座伊始,鐘明主任向大家簡短地介紹了陳大偉教授。陳教授被譽為我國“觀課議課”研究第一人,多年來致力于推動創造教師幸福生活,建設理想課堂以及課程與教學改革,在全國各地講學,深受廣大教師們的喜愛。
陳教授利用圖表向大家呈現了課堂要素的內容,其主要分為教師、學生和教學憑借,其中教師部分包括教師的體態、能力和運用的策略等,并據此提出了教學中現存的一些問題。
他認為,理想的課堂愿景是可以改善學生在課堂的存在狀態,也會改善教師在課堂上的生活狀態,緊接著他便為大家講解了有效教學的三個方面: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地教學。
陳教授認為做好“三好”教學應建立起“學生好學、學生好好學、學生學好”這三個維度。在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明晰一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是什么,讓學生意識到教學內容的意義和價值,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趣味,最后要學生能夠并愿意參與。另外,他提出最好的一種教學方式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現實生活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關系,讓學生從生活中習得知識。陳教授做了“以學論教”的觀課議課專題講座,他以自己在小學執教的語文課《我喜歡》的教學實錄和課后反思為例,建議老師們平時及時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不斷梳理和推翻自我,然后重組,建構新的詳案。這樣的方式打破了老師們對傳統教學模式下“聽課議課”的印象,許多新穎、專業的詞匯出現在老師們的面前,理清了課堂要素與理想課堂愿景的多維關系,四個回合的深入對話以及“三好”教學策略,讓老師們對觀課議課有了全面、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陳教授幽默的語言,儒雅的談吐,智慧的方法讓在場老師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最后,他勸勉老師們,教學是個充滿道德感的工作,與其天天否定自己,不如鼓勵自己,從不斷的審視和批判中反思,醒悟過來,才能有所改變和突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