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經典作品,主要記錄了魯迅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和那曲折的經歷。朝花夕拾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撿起,比喻舊事重提。“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這是魯迅先生寫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一段詞。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但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家里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讀書生活與百草園的美好時光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更加懷念那單純的童年生活。《狗?貓?鼠》這篇散文借“仇貓”來諷刺當時社會的“偽君子”。文章寫到“一、貓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么?可是有這么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于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種態度?!濒斞赶壬∝堖@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地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地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丑惡嘴臉,入木三分,同時也反映出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的個性。從《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當時封建制度的厭惡。在《二十四孝圖》《父親的病》等文章中都暗諷當時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文字中時刻警示后人,要想中國強,必須要拋棄舊思想。現在細細品讀魯迅先生的作品,雖然仍不能完全體會其中深意,但是仍然能明白花落不是結束,只是新生之始。經過閱讀《父親的病》,我體會到了封建時期迷信運動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危害,和當時醫生治病的荒唐而且無依據。文中的父親的病就是因為這顆罪惡的種子產生的。
從我父親生病,治病第一個醫生說,他的醫術不夠高讓我去請陳先生。他的本領比他高,還是個名醫,第二天我就去請,還送他上轎,但他的用藥倒是沒什么,只是他要用藥有些古怪。用品一種藥叫平地木十株。沒人知道這是什么呀,知道問了遠方的叔祖才明白,這種藥普通都稱為“老弗大”,還要用一種丹藥叫“敗鼓皮丸”。水腫又名鼓脹應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他們。清朝的義和團因為憎恨“洋鬼子”練了兵叫“虎神營”。神能伏鬼的意思。還有一種丹點在舌頭上就能見效。他說的原因是因為“舌乃心之靈苗”之類的。最后都是無效,更加的是他還說去了這的是前世的事,拉上了神鬼之說,還覺得中國人的命連名醫都是無從醫治的。最后我不和他周旋。陳聯合坐上了轎子飛一般地走了,我聽說中國的孝子們到了“罪孽深重禍延父母”的時候要給他們喝人參湯。他希望父母多喘氣幾天,即使是半天也好,最后父親就要走了。一門里的洐太太來了,讓我們不要站著叫我們給父親換上衣服,然后他家一種紙錠什么《高王經》的燒成灰用紙包著的父親拿拳頭里,當父親快要沒氣的時候,她叫我叫父親,我一直叫,叫倒他沒有了氣息。我很后悔,覺得這是我對父親的最大錯處,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自己叫父親的那個聲音。在這篇文章中魯迅揭示了當時封建時期某些中醫治病的荒唐。毫無任何依據還通過迷信來為人治病治不好的就說是前世的事也嘲諷了,某些中醫糊弄玄虛貽誤病情的可惡。不僅荒唐,可笑。而且還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難怪根本就治不好父親的病,只是勞民傷財字里行間蘊涵的作者悲傷,氣憤與遣責之情,也表示了對父親的懷念。
最近我讀了一本我最喜歡的偵探小說之一《查理九世之羽蛇神的黃金眼》。這本書講述了墨多多收到了一本爺爺寄來的古書,記載著這樣一段話:在2012年12月21日的時候,人類將要經受一場浩劫,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文明都會在這場災難中消失……
讀到這里時,我特別震驚,不禁驚嘆道:什么?地球就要毀滅了?那還得了!接著再往看,原來還是有解救的辦法的。但拯救地球唯一的方法,是找到有第三只通靈之眼的羽蛇神后裔。得知辦法后DODO冒險隊帶著一張奇怪的迷宮地圖出發了!可是在尤卡半島的生靈街14號,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個離奇死亡的男人和三只眼睛的人。
預知死亡的神秘力量、不可思議的死而復生,秘密的羽蛇神寶藏,將要出現……
我不由得感覺到身后毛骨悚然,涼嗖嗖的飄過一陣寒意。
古老的神已經覺醒,黑暗之地蠢蠢欲動,羽蛇神的黃金眼即將在今夜閃耀,期待你們的到來。
在這里面還講到了一條叫庫庫爾坎的蛇,庫庫爾坎是長羽毛的蛇,擁有最為光彩燦爛的華麗羽毛和響尾蛇易爆易怒的個性,既有月亮和星星的特質,又有太陽的特質,它推動云彩,帶來風雨。它是創造生命的神,是大地。天空和水的主宰。它是天帝之子,它照顧著世間所有的生靈,無所不能。然而,羽蛇神終于因一些人類背信棄約而沉入了大海深處。因為人類背信棄約,所以才會使世界毀滅。不過最后DODO冒險隊也成功拯救了世界。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誠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虛偽的人,踏破鐵鞋無知己。
在一路的冒險旅程中,有各種考驗他們能力和勇氣的危險事情發生,在一次次的冒險中,他們一直沒有放棄,依舊向前沖,憑著他們的勇敢、智慧、意志一路向前,克服困難。在他們一次次的磨難中我體會到了他們那種不怕困難、不怕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文/鄧定坤
在今天,我閱讀了一篇魯迅先生的經典著作《朝花夕拾》。
我閱讀了這本書中的一章“阿長和《山海經》”,在這一章中主要講了阿長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本文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害死了自己的隱鼠,充滿了憎恨和厭惡;而對于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卻又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真誠的懷念。在這一章中,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在前面寫了阿長把魯迅的隱鼠踢死了,喜歡在別人的背后說別人的壞話,在睡覺時睡姿很古怪等多種壞毛??;可是在下文中又寫到阿長不識字,但在聽說了魯迅想想要得到《山海經》的時候,還是幫魯迅買了他想要的書,這時候魯迅先生對阿長的看法又改變了,不是以前的憎恨,而是敬佩,感恩之情。正是在阿長為魯迅買《山海經》這種轉變中,長媽媽的形象豐滿了起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懷念之情也得到了彰顯。處處流露著人間真情,在絲毫不帶造作的敘述中,讓讀者進入到了兒時作者的世界中,讀來令人覺得特別可親。而作者從怎樣厭她、煩她到敬她,是此文敘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寫起來自然也就濃墨重彩,因為正是在作者的態度轉變中突出了長媽媽的形象及其品格。在這一篇文章,魯迅先生想要向我們表達的是阿長明明知道自己不識字,還跑了半個城市幫魯迅先生買《山海經》,這使魯迅先生很感動,同時也表達了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懷念。長媽媽的離去令人懷念,但魯迅連她的姓名都不知道,使他感到慚愧。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分每秒,因為時光一去不復返。
大家對《城南舊事》這本書不陌生吧。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文中的英子),出生于日本大阪,她一生創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其中《城南舊事》最為著名。這部小說也是作者對現實的刻骨體驗和對童年的深情追求。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英子。英子的家鄉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島上,她六歲時跟隨家人來到了北京。她出身在一個書香家庭,有一個愛養花的爸爸和一個性情溫柔的媽媽。六歲的英子和其他人不一樣,她內心純潔、對人真誠、熱心助人。她不僅和人們眼中的“瘋子”秀貞做朋友,而且發現妞兒可能是秀貞所要尋找的孩子,真心地幫助她們相認。她面對為供弟弟上學而盜竊的“賊” ,她也有著自己懵懂的理解和同情。英子還用自己的聰明伶俐撮合了蘭姨娘和德先叔,幫助了媽媽。當爸爸離英子而去的時候,開始學做小大人,自覺承擔起和媽媽一起照顧全家的責任。英子聰明伶俐,懂事,她的童年里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但她依然很樂觀,我們要學習她的樂于助人、真誠待人的精神,更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懂事的人,少給父母添煩惱。妞兒英子的好朋友,住在椿樹胡同里 。一條辮子又黃又短。笑的時候,眼底下鼻子兩邊的肉就會有兩個小漩渦,很好看。英子喜歡妞兒的溫柔、輕緩。妞兒是養父母撿來的,養父希望他學戲,長大后掙錢,養父的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她。于是妞兒勇敢地決定要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在英子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親生母親,卻不幸與她一起喪生在火車輪下。妞兒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痛苦,從小就走丟,找到親生母親后又與母親一起離去了,她太不幸運了。
《城南舊事》這部自傳體小說,作者借英子純凈而質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個哀婉動人的城南故事,展開了一幅幅北平的風景畫,同時也完成了她對美好童年的眷念與回味。
在生活中,我們應學習英子的內心純潔,心地善良、真誠待人和樂于助人,秀貞的單純善良、天真美麗和永不言棄;宋媽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文/馬家樂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再度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歷史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芳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激蕩。
20世紀40年代末,在重慶歌樂山下,就有這樣一群中華民族的兒女,他們受叛賊所害,被囚禁在那里,經受著種種苦不堪言、慘絕人寰的毒刑:皮鞭的撕咬,鮮血的飛濺,槍彈的呼嘯,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樂曲”,正義與邪惡,真理和無道,種種煎熬受著殊死較量。《紅巖》是一部講述了革命年代的一群人,在監獄中等待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最后終等到了那一天。但,他們還是英勇就義了,我感觸很深很深。記得在小學時候,曾學過《紅巖》其中一篇文章《新年大聯歡》,講述的是監獄里的政治犯被給予了特別優待,監獄里的人們詩興大作,卻處處諷刺了敵人,體現了愛黨人士視死如歸、無懼無畏的精神。今天,我又重溫《紅巖》這本書,發現每一次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讀過后的激昂、對敵人的鄙視與憎恨,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才叫堅貞、英勇?;厥啄嵌窝c火交織在一起的歷史,才發現人生價值的難能可貴。從一個平凡工人成崗冒死熬夜刻鋼板印刷《挺進報》,到許云峰斗智斗勇;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于革命,再到江姐受上級派遣到華鎣山根據地送藥品,回想過去憧憬未來,卻發現自己的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松濤被敵人殺害,人頭高掛城頭,卻堅決要求到丈夫生前戰斗過的地方工作……那一幕幕歷史性的生死抉擇展現在我的腦海里,感受著由平凡而又渺小的生命換回永不熄滅的光華,更是讓我對“青春”二字有了一種觸及靈魂的體悟。像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的青少年,根本沒有嘗試過戰爭時期艱難生活情況下嚼樹根的滋味,看似平常暢談人生和理想,卻往往不知自己生命價值的所在。過去的他們,吃的是發霉的米飯,睡的是潮濕的地板,受到的是皮鞭、碳烤,現在的我們,吃著大白米飯還叫哭連天,睡的是席夢思床墊還做著噩夢,受到的是長輩們的呵護與關心,想想這些,我們的生活條件哪里比他們差?比起他們,我們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小鹿斑比》厚重而又五顏六色的封面,還沒翻上幾頁,我就已發現我的面前有一座繁茂的森林世界,并已將我深深地卷入這個奇妙的空間里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鳥兒悅耳天籟之音下,小王子-----小鹿斑比著急地從母親的腹中摸索著出來,來到了這個和諧的世界。在好朋友們的相互嬉戲中,斑比漸漸長大了。他的耳邊長出一對堅硬卻不失優美的鹿角,腿也變得粗壯起來。突然,人類來森林開始了大肆的捕獵。小鹿斑比親眼目睹了媽媽、朋友們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就在這些時候,神秘的老鹿王挺身而出,教會了斑比獨自面對生活,最終,年輕氣盛的斑比榮登上了新一代鹿王的寶座。在斑比人生的長途之路中,是什么給給予了斑比一次次迎難而上的勇氣,擺脫失母、失友之痛,自己面對了未來的生活?是老鹿王的語重心長的諄諄教導,要獨立面對生活!文/蔡欣彤
這本書的作者是老舍,字舍予,原名舒慶春。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擁有“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其代表作有《茶館》、《四世同堂》,其中《駱駝祥子》還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這一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車夫叫祥子,在書中為了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這個夢想而去操勞奔波,經歷了“三起三落”,最終跌入生活那深不見底的“懸崖”故事。在這本書中有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章節。其中,有“駱駝祥子”這個綽號的由來。這件事是在他一落之后發生的,是祥子在返城途中病倒了,在北平一家店里幾天,說夢話或者說胡話時說出了他與三匹駱駝的關系,從此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他又花了錢將自己整頓好,又再次干起了拉洋車的營生,他將家安在了劉四爺的人和車廠,別人找他幫忙,他也很熱心,劉四爺卻自私自利,殘忍霸道,是個“狠人物”。另外一章就是祥子的“三起”。祥子再次買車,二強嫂一命嗚呼了,虎妞聽到劉四爺只顧及自己的感受,帶著錢去享福了,虎妞知道以后要一輩子做車夫的老婆,就嚎啕大哭,給了祥子一百元,買下了一輛車。雖然祥子不是很喜歡這輛車,經常想到二強子。不久,小福子回來了,虎妞和小福子的關系很密切,虎妞喜歡聽小福子講自己沒聽過的事,便很羨慕小福子。但小福子所受的苦,虎妞都渾然不知。被生活所迫,小福子只好去做暗娼,這兩章節,令我印象深刻。讀了這一本小說,我體會到舊社會生活的不易,然而我們生活到現在,我感到很幸福,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名著經典浩如煙海,北大培文學子在閱讀方面還處于“路漫漫其修遠兮”的階段,期望他們保持住閱讀的熱情,不斷地”吸收“,不斷地“吐露”,在一吸一呼之間感受文化的豐富與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