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培文博雅”大講堂第七講《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開講了。學者、詩人、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家庭教育暢銷書《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作者張文質先生受高明區教育局和北大培文佛山學校(籌)之邀,在高明區滄江中學學術報告廳為荷城街道近500位家長作關于家庭教育的公益講座。報告會由北大培文佛山學校校長樊瑞先生受高明區教育局委托擔任主持人。
01
家庭教育的實質是生命教育
一開場,張文質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家庭教育的實質是生命教育。即了解、幫助、接納、尊重、成全生命的教育。那我們要思考人身上哪些是“生出來”的,哪些是“長出來”的?
人之為人,是生來如此的。人出生的時間、家庭、民族、國家等等,都會影響人的一生。智力、身體稟賦、健康,是人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些是“生出來”的,對人的一生也是有決定性影響的。這些不是受個體的意志而轉移的,是需要接納。
先天特質加上后天各種影響與歷練,經由生命覺悟,而形成人的性格。人的生活習慣、志趣、價值觀等等均為“有跡可循”,屬于后天之功。人成為文化意義上的人,須“以文化之”。這些“長出來”的是需要我們重視的。了解這些,我們才能從根部培土,培育文化,塑造孩子優勢性格,讓之成為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精英或者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02
充分滿足是人的天性需求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幫助者,也是孩子生命中終生不可克服的依戀。孕育、哺育、培育,做對了,就沒有風險,給夠了愛,一生都不缺。教育就是“誤不得,急不得”,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時鐘與個人的時刻,“慢慢的快”是內在的規律。
教育是慢的藝術。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可以斷言:一切家庭教育的根源都來自童年。要從根子上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就要去認識、理解緩慢又漫長的童年,包括父母的童年與孩子的童年。父母一次性給予孩子的,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命運。(子宮里的秘密)父母創造的“文化子宮”,形塑了孩子一生的面貌。從學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認識兒童、理解兒童、善待兒童,不破壞,不想當然,不操之過急。(不因最緊迫的事情忘記最重要的事情)?;ǖ介_的時候,自然會開,只是開的早晚不同而已,但是不給予他(她)充分的營養和陽光,他(她)就開得不完整或者中途凋零。
03
奶蜜鹽:充足、平衡、有序的核心供給
奶:母親之愛,誰都不能代替母親之愛,誰都不可或缺母親之愛,給夠了,一生都不缺;
蜜:幾乎所有人都需要父母由衷而熱情地鼓勵的童年,由父母所“決定”的好性格的源頭也在童年;
鹽:成長意味著流汗、流淚,甚至流血,從而努力成為“世上的鹽”——平凡而不可或缺。成長意味著承受力與開闊度的提升。
04
家庭教育的四大支柱
一、親密關系
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全身心地愛他,充分地滿足他,充滿信賴地鼓勵他,無條件地幫助他。
二、農耕文化
生命有節律:急不得,慢不得;自己的孩子自己養:事必躬親;生命有差異:眼中始終要有“這一個”;過度教育很麻煩:一代人進步一點點;睡好了,玩好了,孩子就能長得好。
三、范本教育
今天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未來;抓住起始處,抓住關鍵處;為了孩子開始新的生活;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四、價值引領
生命第一:活著就是幸福與希望;從人的一生來引領孩子的現在;不同的家庭培養不同的孩子;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05
家庭教育成功的特征
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孩子自食其力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孩子知書達禮才是父母最大的驕傲
孩子勇于擔當才是父母最大的榮耀
您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