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被譽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李鎮西博士在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燕園劇場給全校教師作“用心做事,愛心育人”專題講座,為博雅師者傳經送寶,幫助學校老師向名師邁進,做一個幸福的博雅師者。
李老師首先談自己對優秀教師的成長理解:“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成長都是自我培養與學生培養的有機統一。” 所謂“自我培養”,意味著教師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人”,自覺選擇、自我培養、自主發展和自由成長。所謂“學生培養”,意味著教師不斷主動地從學生中汲取職業情感、職業動力、職業成就和職業幸福?!白晕遗囵B”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向學生學習。
向學生學習
“民主的教師,必須具有:(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學習——這聽來是很奇怪的,其實先生必須跟小孩子學,他才能了解小孩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并不是說完全跟小孩子學,而是說只有跟小孩子學,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師的資格。否則即是專制教師?!?/span>
“我們最注重師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煉。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煉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煉和感化鍛煉先生力量之大。先生與青年相處,不知不覺的,精神要年輕幾歲,這是先生受學生的感化。學生質疑問難,先生學業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學生的鍛煉?!?/span>
李老師通過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教育有悔”的案例,提醒自己和在座的老師們,要經常做好教師的自我反思,向學生學習,大部分的學生是有無限寬廣的胸懷,他包容老師“冤枉自己”等教育失誤。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于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善于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受學生監督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人格的平等、權利的平等、法律(規則)的平等;
和學生一起建立制度;
把監督與制約的制度建設當做民主教育的過程。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班規的制定和實施。
關于如何接受學生監督,李老師提出了以上解決辦法,用生動的案例做了很好的詮釋,贏得了在場教師們的共鳴。
我們從事教育,首先是培養人。“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 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 才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或醫生。共產主義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是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人的充分的表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 李老師用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闡述了培養人的重要性,和接受學生監督的重要性。
正如走入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那一刻,看到的那一排大字:“在我的手中,是許多正在成長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都對未來抱著憧憬與希望,他們有賴我的指引、塑造與培養,才能成為更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我們教育的使命就是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未來人。
最后,李老師鼓勵博雅師者們朝向卓越名師邁進:“每一個老師都能成為名師,請用米開朗基羅的雙手和智慧,把自己雕琢成‘大衛’。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