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新形勢,中小學重啟線上教學。與此同時各學段教學已陸續進入復習階段,如何統籌安排復習的進度與形式?如何保證復習的效果?如何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這些都可能成為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為教師有效開展線上復習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策略。
課前
① 收集思維導圖,精準把握學情 如果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某個單元的復習,這樣的復習一定會事倍功半。所以,復習前的準備也非常重要。進入某個單元的復習之前,可以讓學生繪制一張簡單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教師在前一天瀏覽學生提交的思維導圖,一是了解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整體知曉情況,二是尋找被學生遺漏的或者學生在旁邊標注了問號的知識點。學情的前測有利于我們在復習時有重點,有焦點,讓復習事半功倍。 ② 增加儀式感,營造課堂氛圍 疫情期間,線上課取消了“起立”“坐下”等儀式感,我們可以怎么樣來營造課堂儀式感呢? 首先,在線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開攝像頭、穿校服、保持桌面整潔、上課期間不隨意走動,營造課堂氛圍。 其次,課前五分鐘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加點“笑料”,放松心情。比如,利用短視頻平臺每天分享一個小故事或者一個小笑話,如果和所學內容貼近就更好了。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學習和復習,學習效果肯定會不錯。 最后,要讓學生明確——我們開始復習了!因此,我們可以在復習的第一天舉行一個復習儀式。這個儀式可以是一張圖片,可以是一個小視頻,可以是一個線上小游戲,可以是一個線上小檢測……總之,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復習階段了。 ③ 前置學習目標,提高學生自主性 教學目標是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日常授課中,教師會通過多個教學環節鎖定目標的達成。所以即使學生并不清晰地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也能跟著老師學會、學到位。 可網課學習常常因為設備問題、信號問題、聽課節奏問題(比如沒聽懂、沒跟上)等原因造成線上學習不連貫,思路不順暢。老師很難第一時間接收到反饋信息,更多情況下,是按照自己原定的節奏走,造成部分學生沒能達標。 因此特別是在線教學,要充分運用多種方式,包括PPT,教師明確語言表達,學習任務單輔助等,盡可能地告知與明確學習目標。 例如,比如說這節課是下午三點開始,在2點50的時候,老師們就可以上線了。提前10分鐘做一張PPT,把今天的預習內容,以及網絡條件怎樣才能保持通暢的注意事項發給學生們。預習這張PPT上,通常還有一個內容,就是要告訴孩子今天課上準備使用的工具:例如三角尺,彩色筆等,告訴孩子們先準備好,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和讓他們提前收心的方式。 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在不同的空間,在共同明確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學習者可以更主動,更自主,更明確地展開學習。 課中 復習重在兩個字:“理”和“通”,即使所學的知識縱成線,橫成片,通過復習,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復習課的三重境界:串珍珠——完善知識結構,把碎片化的知識串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打補丁——搜集學習中的易錯題,查漏補缺,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開天窗——拓寬學習的空間,達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讓學生看得更“遠”一些。復習的四個關注:目標要明、擇題要精、方法要巧、檢測要實。因此我們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切實有效的復習。 ① 劃分復習任務 將要復習的內容進行整理、規劃,根據復習時間劃分為一個一個小任務,每個小復習任務均要復習目標明確,做到步步為營,各個擊破。然后再厚積薄發,合并為一個大的整體。即可以先逐個單元復習,然后再以導學案的習題和各類試卷為基礎,將聯系密切的單元整合,進行專項復習。有利于學生找出各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從而形成知識網絡,最后再進行綜合復習和測評。 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復習的效率,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在網絡上,這個注意力單元要比在線下課堂里更短一點。老師們在線下課堂會把40分鐘的課分成幾個段落,講練結合。線上課堂,老師更需要帶領學生不斷地轉換注意力方式,將復習內容劃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學生在解鎖復習任務的過程中專注度會更高。 ② 創設闖關情境 線上學習,最怕的就是學生不參與,或者有些學生打著上網課的旗號卻偷偷刷起了小視頻,玩起了小游戲。那好辦,學生喜歡看小視頻,我滿足你,學生喜歡玩小游戲,我滿足你。在每個復習任務面前,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學情和年齡特點,創設有趣味性的闖關情境,讓學生在游戲過關的心理中,一步步達到復習舊知、溫故知新的目的。 如:語文單元基礎知識的梳理復習,可以設置這樣三關: 第一關,生字挑戰關——找出拼音錯誤或者書寫錯誤的字,并改正過來; 第二關,詞語回家關——按照歸類給詞語找到合適的家; 第三關——詩句搭配連連看等,讓學生在“爭強好勝”的天性中,綜合性地對比、判斷、書寫,從而達到復習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讀讀背背、做練習、做卷子。 ③ 建構知識網絡 在復習中,要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將所學知識先串成鏈,再織成網,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將所學知識濃縮其中,了解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對于專題類的復習,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前后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可以優化課前制作的思維導圖,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網格建構。學生的整理不求美觀,但求實用和清晰,不是為了做圖畫而做,而是為了建立知識網絡而做。之后,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網絡圖進行講解、互相評價。 ④ 強化重點、難點、易錯點 提問、討論、交流等環節會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專注度。而且,比起老師規范化的講解,學生更喜歡聽其他同學五花八門的解答。因此線上復習,不能只是老師的一言堂或者某些學優生的一言堂。邊講邊練,精講精練,這是線上復習的精要所在。因此,在講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有針對性的即時檢測也是很有必要的。 復習前,教師提前做一遍試卷,明確考查的單元知識點。復習過程中,在學生進行了知識關聯的梳理、基礎記憶之后,老師要緊扣復習重點、難點,精選一些往年考試卷中的試題或平常練習中學生普遍錯題率高的習題,可以出示部分習題,抽學生回答,或者請所有學生回答。講練結合,可以讓學生隨時保持警惕性,集中注意力,提高復習的效果。 之后,在基礎題目完成之后,進行拓展創新,改編或出示一些有挑戰性、需要高階思維的問題,體現靈活性、發展性,讓學生橫向感受一題多變,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⑤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復習階段學生易出現厭煩應付心理,更何況是網課期間,針對這一點,老師們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表揚,多激勵。課堂上也可以多創設學生課堂,讓學生當小老師自己講解,參與到期末復習的過程中來。 課后
① 提供多種學習資源支持 無論是教師準備的PPT課件,還是事先錄制好的視頻資源,還是各種各樣的演示片段,互動軟件資源,虛擬實驗平臺等,還有全市、全省、國家等統一錄制的優質共享課的片段節選。 同時,也包括一節課上完之后,平臺自動生成的課堂視頻回看鏈接。這些都是很好的生成性資源。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和重組資源,放在共享文件夾里,給予學生們一定指引,促進學生們自主使用學習資源,展開學習。 充分意識到,在線教學既有同步同時的部分,也有很多時候是異步非同時的,這種時候,學生們也在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展開知識的獲取,信息的回顧,有價值的學習探索。 提供一個多種學習資源支持的在線學習環境非常重要,也是在培養學生們數字素養,數字化學習的能力。 ② 布置有“溫度”作業 在“雙減”的背景下,疫情的現實中,要處理好作業問題。作業問題是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導火索,居家之中,足不出戶,兼顧親子關系也是教師工作的內容,關系不好,線上教學的質量也不能保證。因此,作業量要比平時線下的還要再降一點。 在減少作業的同時,要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作業最好是能動手的實踐的、個性化一點、彈性一點。有高度、有本事的老師,都應該能把自己學科“寫”的作業變成“做”的作業,讓孩子喜歡。 教育要回歸到“人”,作業也要回歸到“人”,這意味著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心中要裝著一個“人”。他需要呵護而不是懲罰,他需要進步而不是敷衍,他需要通過作業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幫助他、鼓勵他。作業應該是鏈接師生之間“關系+聯系”的橋梁,要讓作業能帶有師生的溫度,演繹教育的故事。 ③ 及時評價反饋 以往,老師習慣了在真實的場景中關注每一個學生,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對學生的真實狀態“把脈問診”,但線上教學教師無法直接把脈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建議采取問卷調查、隨堂檢測等形式進行學情調研,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真實而具體的呈現。 每位老師都會留課后作業幫助學生課后鞏固,課后作業批改也耗費了老師大量的心血,如何讓課后作業的反饋更有效,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及時。當天反饋或者第二天反饋,在學生對作業有記憶的時候把反饋給到學生,學生更容易將好的體驗與作業建立連接,才會激發下次做作業的動力。 第二:細節。中學生對老師的表揚已經不滿足于“你真棒”,而是更關注“我好在哪里”,所以,對中學生表揚時要說明細節,某某同學筆記做得好,某某同學認真完成作業,某某同學訂正很仔細等,以點帶面,樹立榜樣。同時我們還要指出學生們的問題,指導他們及時更正。 第三:個性。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評語更能體現師生情感的交流,學生會在個性化的評語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從而在學習中投入更大的熱情。 ④ 建立互助小組 對于課后練習題中出現的問題,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梢苑中〗M或者“一幫一”結對子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在家通過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互助評價、講解、糾錯,老師只用檢查提交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即可。 這樣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互助能力,既解決了培優補差問題,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還收獲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