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小編倍感榮幸的是能親臨現場聆聽朱校長的講座,并悄悄記下了五條,在此,小編就毫不保留地與大家分享。
01 給孩子一個平臺
好學,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他們的是平臺,是一個安全而溫馨的環境。譬如閱讀,小孩最初的閱讀應該是唱兒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伴隨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才慢慢過渡到圖畫、繪本的閱讀。當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后,再開始整本書的閱讀。若是我們提前讓孩子去死記硬背一些東西,也或是讓他們去讀一些他們完全不懂的所謂經典,孩子就會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對閱讀充滿一種厭倦,甚至是恐懼。所以,關于閱讀,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合適的地方,給孩子買大量適合他們所在年齡段閱讀的圖書,讓孩子熱愛閱讀,享受閱讀。推而論之,寫作,交際,算術等,也當如此。
02 正確看待分數
家長重視孩子的分數,這無可厚非,因為孩子上中學、大學,分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評價標準。但我們必須為此思考幾個問題:孩子的分數是怎么得來的?除了分數,孩子還會什么?面對未來,我們要的是分數,還是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若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未來真的有出息,我們就不該將目標鎖定在眼前的每一次小小的考試,而是從長遠打算。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培養其特長。面對孩子的失敗,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解決,而不是抱怨與指責。我們希望孩子習得的是技能,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數。
03 讓孩子有更多的生活體驗
經調查發現,一些家長習慣抱怨孩子懶惰,不做家務,不收拾房間,不善交際,不懂理財等。朱校長覺得,這都是孩子從小缺少生活體驗所造成的。一個從小讓媽媽代為梳妝打扮的女孩,雖是好美,但在美的創造上卻是無力的。一個不給小孩公開說話的機會,不會引導小孩如何說話的家庭,孩子長大后的交流有障礙,這也是正常的。若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未來是獨立的、豐富的、能干的,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給ta機會,讓ta從失誤中反思,從動手中獲得真正的經驗。
04 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在培文“四會”精英修煉課程中,擺在首位的就是“學會做人”。在北大培文長大的孩子,我們希望ta是講文明、懂禮貌、能擔當、善合作的。但這些目標不應該成為口號,而是要我們的家長從諸多生活細節入手,加以指導。比如:進出家門的禮貌用語,平常對朋友、家人的關心,能主動幫助別人,有好東西,懂得與他人分享等。作為家長,唯有從開端處就有這種培養意識,未來的孩子才會具有自律、真誠、擔當、謙讓等良好品質。
05 家長的心態與榜樣
人們常說,“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會有一個問題家庭?!币驗榧议L的急功近利不懂孩子,導致孩子的叛逆、自卑就是常有的事。所以,朱校長提醒家長,要學會等待,要懂得孩子,要敢于放手。尤其有孩子在的場合,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正所謂“好家風,成就孩子的好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