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上午,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與京師附校進行了一次送教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的舉辦加強了高明區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雙方課堂的改變,質量的提升。此次課堂交流基于語文學科和數學學科展開,由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教師團隊為京師附校學生授課。
課題:比尾巴
她語調溫柔,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她根據一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設計了所授課《比尾巴》,課堂以游戲“摸摸自己尾巴”開始,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消除了孩子們的緊張情緒,授課內容生動有趣,采用多種方式,讓每一位孩子融入課堂。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span>易志姣老師以其獨特的授課方式循循善誘、層層遞進,課堂由掌聲引入,以掌聲結束,讓學生感受掌聲的魅力,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領悟鼓勵的積極作用。
給二年級教授三年級的內容,怎么教?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二年級數學教師吳玉嬌有辦法,她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策略,以直觀的視頻授課方式導入主題,語言活潑,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思考數學概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
丨授課人:朱忠國丨

讓數學生活化,讓問題簡單化。五年級數學教師朱忠國,聯系生活實際講述了《植樹問題》,通過植樹問題,讓學生理解“間隔數”。課堂語言幽默多樣,采用激勵式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北大培文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滲透北大培文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形成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多元化課堂。
講課完畢以后,雙方學校就課堂進行了研討交流。針對課堂,京師附校教師提出了諸多疑問,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教師對此一一進行了解答。

針對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京師附校教師們提出:如何讓低年段學生在課堂上跟隨老師的授課內容?就這一問題,譚配勤老師和易志姣老師做出相應的回答:對于低年段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能力,低年級學生課堂方式要多元化,活動要多樣化,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此來引發學生的關注,激發興趣,調動課堂氣氛。語文課堂一定要讓孩子開口讀,以讀代講,走進文本,堂清練習方式可以多樣化,沒有規定的模式。
針對數學學科,京師附校教師提出:怎樣可以在課堂上有效的完成動手實踐?怎樣將課堂中復雜問題簡單化?針對這些問題,數學教師吳玉嬌老師和朱忠國常務副校長做出回答,提出:要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動手做很多事,將課堂主體權交給學生,逐步引導,讓學生“活”起來,以學生的“思”來推動課堂。在此次研討中,北大培文佛山實驗學校青年教師參加者也談了自己的觀點,無論是從課堂內容還是授課方式等方面,大家都收獲頗多,從中不僅獲取了經驗,而且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此次交流學習進行順利,校際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一所學校的發展,也有利于教育者的成長。雙方校長表示,以后有機會將進一步加強兩校之間的交流學習,謀求共同進步。
撰稿:榮霞
拍攝:榮霞
編輯:榮霞
審核:朱忠國